一枝一叶总关情
——陈履安和他的《赤子情声》
蒋兴华
摆在面前的《赤子情声》是一本异常厚重的书。说厚重,不仅该书厚达468页收录了作者180篇文章,更主要是内容的广泛和深刻。
笔者认为,《赤子情声》扉页标明是“文学作品选”,但实际上却是一本似乎无所不包的文集。全书共分为六篇,可以说包含了方方面面。
作为该书的作者,陈履安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曾任《贵州地质》杂志原常务副主编,是七届、八届省政协委员、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因表现突出,曾连续两次被九三学社中央授予“优秀社员”荣誉称号。笔者了解到,陈履安虽然从事的是成矿作用地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矿产开发应用、矿产测试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并著有《天然矿泉水》、《两难困惑中的抉择——贵州矿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水与贵州》、《溶解运移与沉淀成矿》等,但更多涉及到的是文学创作与杂文评论,如《倾心求国是》等。
为什么要以《一枝一叶总关情》为题,我觉得,再也想不出比这更适合陈履安的个性了。“一枝一叶”是郑板桥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中的诗句。全诗是:“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是郑板桥诚恳、勤勉、细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一面。用于陈履安,是极为贴切的。换句话说,一枝一叶总关情,诗表面上是写竹子的,实际的含义是:关情——关心,动情,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他的感情,体现了他对百姓疾苦的关心。陈履安经常为人民群众鼓与呼,在工作之余,写了大量的言论,充分体现了作者心系百姓的情怀。
陈履安的《赤子情声》,汇集了名家学者为作者著作所写的序言、述评和记者报道;作者书写专家学者、企业家、道德模范、文史馆馆员等的报告文学作品;作者个人的人生往事和成长足迹;一些学习感悟、建言献策、随感杂谈;部分新诗和抒情散文,以及作者所写的序跋评论等。作者满怀赤子情怀,歌贤者,谈自身,求国是,建诤言,发心声,表真情,彰显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体现了“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精神,由此表达了陈履安的文学心声和人文心声。
作为九三学社的社员,陈履安多年来围绕着国家和贵州的发展学习、研究、思考,积极建言献策,得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中国科协主席、科学院院士长韩启德的高度评价。韩启德说, 陈履安同志是一位参政议政意识很强的知识分子,早在“文革”时期,他就曾和一位同学联名向毛泽东主席和党中央上书,建议停止文革,专注社会主义民主与经济建设。为此他受到冲击,吃了不少苦。然而,他身处逆境,却不消沉,始终保持着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20多年来,他不仅在本职工作上有所建树,而且在参政议政方面也取得了不菲成绩,出版了专著,发表了很多文章,得到了大家的肯定。
的确,如同韩启德所说,多年来,陈履安在国家可持续发展研究、贵州区域发展研究、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与发展、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面向生态求发展、反腐倡廉促进发展等方面,提出了许许多多有代表性的建议、论文和报告。通读陈履安的这些文章,无不感受到作者爱国爱民的赤诚,心的倾诉,情的表达,理的阐述,对发展中资源环境问题的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以及对国家美好未来的憧憬。
陈履安退休已经好几年了,但他爱国爱民的赤诚之心,依然如旧。在上班的路上,经常与陈履安相遇,即使是短暂交谈,他的忧患意识、历史使命感和对百姓的情怀,丝毫不减半分。
陈履安说,当今社会官本位、钱本位甚为流行,迷恋权钱的现象甚为普遍,学术腐败问题严重。官位与金钱固然重要,但是还有比这更重要的价值的是人的价值,是人的生命与尊严,是以人为本,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的独立之精神与自由之思想,是人的创造性劳动。社会经济的健康而可持续的发展迫切需要科学精神、人文精神、道德良知的导引和调控、看管与守护。我们有责任为有成就、有贡献的科技人员、社会贤达立传塑像,树立人格的典范,彰显人格的尊严,颂扬科学精神,彰显知识的价值,彰显创造的价值。
问之为何“秉性不改”,陈履安说:从小学到大学,老师和家人给予了我深厚的人文情怀与爱的熏染。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生命、爱护劳动成果的思想在我的心灵里根深蒂固,爱成了我为学做人的无穷动力。虽然我在大学里学的是理科,而且是专业性很强的物理化学,工作中从事的是地质地球化学研究,但是对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幸福关注的那份赤子情怀却是矢志不移。我真诚希望祖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希望人民自由幸福、有尊严、生活充满希望。从“文化大革命”,上书毛主席和党中央负责同志,请求停止文革,发展生产,到改革开放时期力促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方式——反对奢侈浪费,提倡节约的建言献策;从对资源、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学习与思考,到结合实际对我国含钾岩石工业开发生产钾盐肥料的不可行意见的执着坚持;不论长篇大论的求是专著,还是三言两语的随感杂谈;不论歌颂真善美,还是鞭挞假丑恶,都是因为对祖国、对人民爱之深、责之重的驱动;皆源于维护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和人民特别是弱势群体的权益,明知人微言轻、势单力薄,也要自不量力、在所不辞地去呼唤,去表达。
陈履安已是近七十高龄的人了,但谈起时事来,依然激情满怀。他说,我们欣逢一个改革开放的时代。“心忧天下的爱国情怀,淡泊名利的道德境界,老骥伏枥的进取精神,敢于直言的铮铮风骨,倾心公益的古道热肠”的文史馆馆员风范激励着我;中国共产党和政府鼓励党外人士为国家的发展而学习、思考、建言献策,我们理应坦诚表达,真实反映社情民意。非常高兴,中共中央十八大凝聚共识,反映民意,确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使我们的价值追求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表达此种价值有了更强大的底气。
|